图片
第十一名:“小钢炮”陈锡联陈锡联在军中被誉之为“小钢炮”的原因主要有两个:一是他在战斗中表现出的勇敢和战斗力,二是他在战斗中擅长苦战、恶战之勇猛的出色表现和战绩,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表现突出。陈锡联14岁参加红军,16岁因作战勇猛被破格提拔为连政治指导员,并参与了黄安战役,展现了卓越的军事组织才能。在土地革命时期,他采用蘑菇战术成功粉碎了蒋介石的“六路围攻”,击毙敌军六万余人,缴获上百门火炮,是当时战绩最大的一次战役。图片
在1937年10月的阳明堡机场战斗中,陈锡联亲自带领突击队夜袭阳明堡机场,经过1小时的激战,歼灭日军100余人,击毁飞机24架,重创日军警卫队,轰动一时,连蒋介石都特意发奖金表彰。这场战斗不仅极大地鼓舞了129师官兵的士气,还树立了129师的形象。此外,他还参与了神头岭战役、响堂铺战斗等重要战役,特别是在晋东南反“九路围攻”的战斗中,身先士卒,英勇杀敌,多次受到表扬,这也使得“小钢炮”的绰号在部队中叫响。图片
在解放战争中,陈锡联基本能做到战无不胜,是二野中的常胜将军。他参与指挥了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,并在鲁西南战役中成功歼灭国民党嫡系六十六师。他还参与了挺进大别山的战斗,被称为独当一面的“一陈”。在淮海大决战中,他率领三个纵队攻占宿县,歼敌1万多,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此外,在渡江战役和解放西南地区的战斗中,他也立下了赫赫战功,由他领导的第三兵团在战斗中表现出色。图片
第十二名:“忠勇将军”杨勇杨勇在革命战争中表现出色,五次负伤但仍坚持继续指挥战斗,并率先冲锋陷阵,因其忠诚于党、勇猛善战、智勇双全,以及深受赞誉而被称为忠勇将军。1933年,杨勇在洵口战役中身先士卒,带头冲入敌阵,虽然头部受伤,但仍继续指挥战斗,最终取得胜利。1934年的湘江战役中,杨勇率部血战两昼夜,掩护中央纵队过江,右大腿负伤,十团400余名官兵血染湘江。1935年的土城战役中,杨勇右腮负伤,失去了6颗牙齿,但仍坚持指挥战斗。图片
在平型关战役中,他担任115师343旅686团副团长,亲自率部冲锋,成功完成了攻坚任务。在鲁西抗日根据地的潘溪渡战斗中,他与苏振华一起采取围点打援的策略,取得了胜利,创平原歼灭战的光辉范例。在晋鲁豫军区任职期间,他连续拔除日伪据点200多处,歼灭伪军万余人。杨勇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绩也非常显著,尤其是在鲁西南战役中,他创造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单独攻坚和全歼国民党军1个师又2个旅的先例。此外,在解放战争中,杨勇还力排众议,坚持要和国民党军打一场大仗,最后以800人的代价歼敌万余人。图片
在抗美援朝战争中,杨勇担任20兵团司令员,指挥了金城战役,这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重大战役。金城战役中,杨勇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,成功完成了作战任务,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。杨勇的军事才能和勇敢精神,得到毛泽东等领导人的高度赞誉,称其为“杨勇上将,上将扬勇”。从1935年起,毛泽东曾三次赞他,“你真是员猛将,在关键时刻有那么一股子虎劲!”“你文武双全,真是个好同志!”“好你个杨勇!还是像过去那样耿直、刚毅,带着一股虎气。”图片
第十三名:“白衣小将”杨成武杨成武在军事生涯中多次担任重要职务,并在红军长征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多次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。他不仅在战斗中表现出色,还因其卓越的指挥才能和高大的形象被人们称为“白衣小将”。在长征中,杨成武担任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政治委员,率领红四团快速突破国民党重兵拦截的四道封锁线,血战湘江,鏖战乌江,激战娄山关,为遵义会议提供了重要安全保障。特别是在1935年5月27日,杨成武与团长王开湘带领红四团飞夺泸定桥,彻底打破了蒋介石的围追堵截计划。图片
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,杨成武担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团团长,参加了平型关大捷、百团大战等重要战斗,尤其是在黄土岭战斗中击毙了日军“名将之花”——阿部规秀中将,这一战功使他名声大噪,被誉为“白衣小将”。他还参与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多次反“扫荡”作战,在冀中地区创造性地运用地道战、地雷战等战术,积极开创平原游击战争的新局面,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。图片
解放战争时期,杨成武历任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、晋察冀野战军第二政治委员等职务,参与了清风店战役、石家庄战役等重要战役,为解放华北,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。杨成武的战绩不仅体现在军事上的胜利,更在于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。他的英勇事迹和卓越领导能力使他成为我军中的一位杰出高级将领,深受人民群众和部队指战员的敬仰。图片
第十四名:“千秋万代”梁兴初梁兴初被称为“千秋万代”的原因主要源于他以善打硬仗恶仗著称,无论是在红军时期、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,他都表现得异常勇猛,屡建奇功,因此被赞誉为“虎将”。梁兴初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,在中央苏区历次反“围剿”和长征中,他总是身先士卒,不怕牺牲,每战必冲锋在前,立下赫赫战功,负伤九次,升职九级,被誉为“铁打的”战士。图片
抗战时期,在1939年寒冬的兑头沟战斗中,梁兴初凭借过人的智慧和勇气,带领不足千人的部队,在短短6小时内全歼了一个日军中队,创造了以小胜大的奇迹。在黄陂战斗中,胸部中弹,但他依然坚持指挥战斗,最终取得胜利。在辽沈战役中,他带领第十纵队参与了著名的黑山阻击战,提出“死守黑山,抗击敌人,与阵地共存亡”的口号,最后以伤亡4300余人的重大牺牲,圆满完成阻击廖耀湘兵团西进和而后参加围歼的任务,打出了辽沈战役中最为惨烈的一场恶战,创下了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。图片
在抗美援朝战争中,梁兴初担任38军军长,率领部队参加了第一次至第四次战役。特别是在德川战役中,梁兴初指挥38军全歼南朝鲜部队,抢占三所里,打退美军进攻,为第二次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。这场战役后,彭德怀称赞38军为“万岁军”。梁兴初的军事才能和治军有方使得38军战斗力强,纪律严明,在战场上表现出色,多次以少胜多,让敌人闻风丧胆。他的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,锻造了一支让敌人畏惧的军队,他本人也被后人称为“千秋万代”。图片
第十五名:“李云龙原型”“疯子将军”王近山作为《亮剑》主角李云龙的主要原型人物,在二野,王近山一直以来都有很高的知名度,他有个外号叫“王疯子”,概因他打起仗来悍不畏死,功劳巨大。邓公曾评价他:“二野在解放战争中谁的功劳大?我看是王近山同志”。刘伯承称他是“一员难得的智勇双全的猛将”。王近山在战斗中表现出极高的勇敢和决心,常常不顾一切地冲锋陷阵。红军时期,在1930年的一次战斗中他与一个大个子敌军搏斗时,他深受重伤但仍坚持战斗,最终抱着敌人一起滚下悬崖,敌人当场死亡,而他自己只是头部受伤。这种不顾一切的战斗方式让他在战友中赢得了“王疯子”的绰号。图片
抗日战争中,1937年10月中旬和下旬,王近山在山西娘子关地区的七亘村,3天内两次成功的重叠设伏,歼灭日军400余人,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及装备。这一战例后来被英国军事学家列为世界十大经典战术之一。1943年夏末,王近山在山西洪洞县的韩略村全歼日军一个少将旅团长、6名大佐联队长在内的180多名日军将佐,极大地打击了日军的士气。随后,王近山又带领部队保卫延安,成功抵御了日军的进攻。图片
解放战争时期,王近山率领六纵队在定陶战役中,通过诱敌深入和血战,与其他纵队一起取得了战役胜利。在七里坪战役中,他率领部队与敌人展开激烈肉搏战,展现了顽强的战斗精神。在淮海战役中他也表现出色,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。抗美援朝中,他带领的第三兵团虽在长津湖战役未能取得显著战果,但在上甘岭战役中,他冲锋在前,经常冒着生命危险视察地形,在美军的空袭中也不躲不闪,以其独特的指挥风格,打出了第三兵团的威风,最终取得了胜利。图片
(未完待续)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